而马蹄寺最能吸引人的,莫过于金塔寺的悬塑飞天了:上身赤裸,长裙飘然,如行在天,如游在洋,白云悠悠,碧波涟滟,其神态看起来稚拙,实轻盈灵秀,师法自然
挑下山来的柴,不到万不得已,不卖给街上的机关单位,那里有一些整齐的衣冠低眼看人,他们不会挑柴或者不挑柴,却喜欢“挑”一些东西——横挑鼻子竖挑眼,说柴湿,说柴细,说柴弯,说柴杂,说柴不整齐,还时不时吐些醋精一般的言语
主要的销路有两条,一是学校的食堂,二是离学校不远的土锅村——那里,因为在修一条林区公路而设立了几个食堂,搞伙食的大多是阿佤、傈僳等少数民族工人(我们是在“街上人”的贬称中知道他们的族别的)
他们说话谦和,行为端庄,十分厚道
Chooseyourfuture.选择你的未来
是不是这种东西呢?据我所知,好象它也叫苋菜
不过这种东西北方人极少吃,既当不了看家菜,也唱不了压轴戏,连酒桌菜肴也没份,偶尔采些来放进汤里增色增香
它的身分也灵活,生在麦田为草,长在菜地曰菜
进可充填饥肠,助和尚清修,却不能登公子之筵,酬唱中赢来无数喝采;退而为草,任羊踏牛啃,连正眼也没人瞧它一眼
这是菜中隐者和仁者,好比陶五柳
它的衰微,是不是也代表着仁者在现世的衰微?
这已是一九八六年春天的事情了
记得我当时负责在石大山林区修公路
工余时间,我郑重地给你发出了第一封信,大约在那年的三月下旬吧,信写得客观,主要谈对你诗作的看法
半个月后我收到了你发自山西芮城岭底中学的第一封回信
你也谈了对我诗作的一点看法
第二封信,我及时寄出,谈的是我的经历,希望继续谈下去的愿望
不到半个月收到你的第二封回信,从字里行间看出你的喜悦心情,并提出了解我的故乡及家世
第三封信我应邀而谈
在5月上旬我收到你的第三封回信,你心境开朗,大谈油菜花开带给你的欣喜,分明让我也和你一起分享